汕头大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性格沉稳却不安现状——李嘉诚跳槽出走的背后

[复制链接]

42

主题

71

帖子

3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10:1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7年2月19日,香港长和集团主席李嘉诚亲自在黄埔海滨迎接汕头大学海洋划艇抵达香港表示,改革开放鼓励观念改变,年轻人要有创新变革的勇气和态度,拥抱未来。此次汕头大学海洋划艇活动由李嘉诚基金会赞助,以培养学生团结及坚毅的品格。
李嘉诚现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是香港开埠后第三任首富。

贫苦童年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北门街面线巷的一个教师之家。5岁那年,李嘉诚在父亲李云经的引导下,祭拜孔子儒学,进入观海寺小学念书。1939年6月,为了躲避日本侵华战争影响,刚刚读初中的李嘉诚的一家辗转到了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港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李家生活愈加困难,而父亲李云经又在这时因劳累过度染上肺病。李云经病逝前告诫李嘉诚: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李云经病逝后,14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在这里,李嘉诚学到了第一门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初出茅庐
1945年日本投降,被调入中南钟表公司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李嘉诚学到了第二门功夫,就是修理转配钟表技术。中南钟表公司业务有长足发展,东南亚的销售网络重新建立,营业额呈几何级数递增,庄静庵筹划办一间钟表装配工厂,再扩展为自产钟表。
李嘉诚看好中南的前景,更为香港经济巨变而兴奋不已。李嘉诚站在维多利亚港湾边,眺望尖沙咀五彩缤纷的灯光,陷入沉思——今后的路该怎样走? 在舅父荫庇下谋求发展,中南公司已成为香港钟表业的巨擎,收入稳定,生活安逸;自立门户创业要艰辛得多,充满风险,必须再一次到社会上闯荡。
李嘉诚选择了后者,他喜欢做充满挑战的事。呆在舅父的羽翼下,更容易束缚自己,贪图安逸,要趁现在年轻,多学一些谋生的本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的是今后做大事业!17岁的李嘉诚,已学会独立思考,决定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他心念已定,却不知如何向舅父开口。舅父待他不薄,是李家的恩人。五金厂的老板,跟庄静庵曾有业务交往,他出面与庄静庵交涉,请求庄静庵“放人”。庄静庵与李嘉诚恳谈过一次,设身处地站在嘉诚的角度看问题。当年庄静庵也是一步步由打工仔变成老板的。李嘉诚眼下还不会独立开业,他迟早会踏上这一步的。 舅父更深一层了解了李嘉诚与众不同的禀赋。李嘉诚便走上了“行街仔”(走街串巷)生涯,开始一生中最好的经商锻炼,学到了第三门功夫,就是推销业务。

李嘉诚生性腼腆、内向而不喜主动交谈。数十年后的今天,李嘉诚出席高贵场合,不知凡几,他仍不是个滔滔不绝、谈锋犀利的人。可他腼腆的另一面,显示出一个可贵的优点来,就是诚实。诚实不仅写在他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更表现在他的行为之中。
五金厂出品的是日用五金,比如镀锌铁桶这一项,最理想的客户,是卖日杂货的店铺。大家都看好的销售对象,竞争自然激烈。李嘉诚却时时绕开代销的线路,向用户直销。 酒楼旅店是“吃货”大户,李嘉诚攻入一家旅店,一次就销了一百多只。家庭用户都是散户,一户家庭,通常只是一两只。高级住宅区的家庭,早就使用上铝桶。李嘉诚来到中下层居民区,专找老太太卖桶。他很清楚这点,只要卖动了一只,就等于卖出了一批,因为老太太不上班闲居在家,喜欢串门唠叨,自然而然成了李嘉诚的义务推销员。
自从李嘉诚加盟五金厂,五金厂的业务蒸蒸日上,以销促产,产销均步入佳境。五金厂老板喜不自禁,在员工面前称阿诚是第一功臣。然而,备受老板器重的李嘉诚,刚刚打开局面,就要跳槽弃他而去。老板心急火燎,提出给李嘉诚晋升加薪,他仍不回心转意。
李嘉诚去了塑胶裤带制造公司。李嘉诚此举,一是受新兴产业的诱惑;二是塑胶公司老板的“怂恿”。 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香港作为全方位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从欧美输入的塑胶料制品。塑胶制品易成型,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能够替代众多的木质或金属制品。塑胶易老化、含毒性,但这些缺点被人们趋赶时髦的风气所湮没。时至今日,塑胶制品仍大行其道。最初,塑胶制品是奢侈品,价格昂贵,消费者皆是富裕阶层。塑胶制品的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舶来品愈来愈多,尤其是港产塑胶制品面市,造成价格大跌。李嘉诚清晰地意识到,要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将会成为价廉的大众消费品。 香港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地方,香港没有传统工业,它与世界有广泛的联系,能够迅速地引进适宜在本港发展的产业。最初的塑胶厂屈指可数,但很快成雨后春笋的发展趋势。
塑胶裤带公司的老板,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经营者。他靠塑胶裤带起家,短短的一年,开发出十多个产品。老板四处招聘推销员,前后有二十多人做过推销,真正能胜任者寥寥无几。
老板自己也常常出马推销。他到酒店推销塑胶桶时,与推销白铁桶的李嘉诚不期相遇。李嘉诚成了老板手下的败将,酒店更青睐塑胶桶,而不惜废掉进白铁桶的口头协议。
不打不相识。李嘉诚虽败在塑胶公司老板手下,他的推销才能却深得老板赏识。老板认为,李嘉诚未推销出白铁桶,问题在白铁桶本身,而不是他的推销术火候欠佳。老板有意与李嘉诚交朋友,约他去喝晚茶,诚心诚意拉李嘉诚加盟。言谈中,李嘉诚表现出对新行业的浓厚兴趣。但他说:“老大(老板)还算蛮器重我,我去他厂做事没多久就走恐不太好。” “晚走不如早走,你总不会一辈子埋在小小的五金厂吧?看这形势,五金难得有大前途。” 这正是李嘉诚所不愿的。他离开舅父的公司出来找工,只是作为人生的磨练,而不是作为终身的追求。
李嘉诚终于跳出了五金厂。 辞工时,李嘉诚向老板进言:审时度势,要么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要么就调整产品门类,尽量避免与塑胶制品冲突,塑胶虽用途广泛,仍不可替代一切金属制品。
一年后,这家五金厂转为生产系列锁,一度奄奄一息的五金厂,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既是形势所然,又是李嘉诚的开导。老板遇到李嘉诚,欣喜地说:“阿诚,你在我厂的时候,我就看出你是个不寻常的年轻仔,你将来准会干出大事业!”
李嘉诚推销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走了几家都无人问津。这一天上班前,李嘉诚来到一家批发行,等职员上班联系洽谈。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李嘉诚灵机一动,自告奋勇拿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李嘉诚期望遇到提前上班的职员,眼见为实,这样洽谈起来更有说服力。果真就有职员早到,还是负责日用器具的部门经理。李嘉诚很顺利就达到目的,该经理很爽快地答应经销塑胶洒水器。
李嘉诚的机灵,可见一斑。同时又透露出李嘉诚的诚实。他让产品自己说话,这比一个推销员夸夸其谈地讲产品的用途优点,要可信得多。
李嘉诚做推销,愈做愈老练,他深谙一个推销员,在推销产品之时,也在推销自己,并且更应注重推销自己。
李嘉诚有意识去结交朋友,先不谈生意,而是建立友谊,友谊长在,生意自然不成问题。他结交朋友,不全是以客户为选择标准。如俗话所说:“人有人路,神有神道。”今天成不了客户,或许将来会是客户;他自己做不了客户,他会引荐给其他的客户。即使促成不了生意,帮着出出点子,叙叙友情,也是一件好事。李嘉诚不是健谈之人,说话也不风趣幽默。他总是推心置腹谈他的过去和现在,谈人生与社会。
李嘉诚广博的学识,待人的诚恳,形成一种独特的魅力,使人们乐意与他交友。有朋友的帮衬,李嘉诚在推销这一行,如鱼得水。 李嘉诚把推销当事业对待,而不是仅仅为了钱。他很关注塑胶制品的国际市场变化。他的信息,来自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他建议老板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生产。他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记在本子上。他知道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销,销量应该是多少。 加盟塑胶公司,仅一年工夫,李嘉诚实现了他的预定目标。他超越了另外6个推销员,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手只能望其项背。老板拿出财务的统计结果,连李嘉诚都大吃一惊——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7倍! 全公司的人,都在谈论推销奇才李嘉诚,说他“后生可畏”。
李嘉诚18岁哪年,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又晋升为总经理,李嘉诚学习到第四门功夫,就是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他已熟稔推销工作,可也深知生产及管理是他的薄弱处。因而虽身为总经理,他却把自己当小学生。他总是蹲在工作现场,身着工装,同工人一道干,极少坐在总经理办公室。每道工序他都要亲自尝试,兴趣盎然,一点也不觉苦和累。
有一次,李嘉诚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胶裤带,不慎把手指割破,鲜血直流,他没有吭声,迅速缠上胶布,又继续操作。事后伤口发炎,他才到诊所去看医生。许多年后,一位记者向李嘉诚提及这事,说:“你的经验,是以血的代价换得的。”李嘉诚微笑道:“大概不好这么说,那都是我愿做的事,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 李嘉诚以勤奋和聪颖,很快掌握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势头良好,销售网络日臻完善,许多大额生意,他都是通过电话完成的,具体的事,再由手下的推销员跑腿。 李嘉诚是塑胶公司的台柱,成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龄人中的杰出者。他才20出头,就爬到打工族的最高位置,做出令人羡慕的业绩。
重大转折
李嘉诚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两字。年纪轻轻功成名就、地位显赫,但他还是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老板自然舍不得李嘉诚离去,再三挽留。曾有个相士,拉住李嘉诚看相,说他“天庭饱满,日后非贵即富,必会耀祖光宗,名震香江”。此事在公司传为佳话,老板不信相术,但笃信李嘉诚是具备与众不同的良好素质,他不论做什么事,都会是最出色的。因此,李嘉诚绝非池中之物,他谦虚沉稳的外表,实则蕴涵着勃勃雄心,他未来的前程,非吾辈所能比拟。这是老板与李嘉诚相处几年,得出的判断。

老板挽留不住李嘉诚,并未指责李嘉诚“羽毛丰满,不记栽培器重之恩,弃他远走高飞”。老板约李嘉诚到酒楼,设宴为他辞工饯行,令李嘉诚十分感动。
席间,李嘉诚说了一句老实话:“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间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不过我绝不会把客户带走,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 李嘉诚怀着愧疚之情离开塑胶裤带公司。他不得不走这一步。这是他人生中一次重大转折,从而迈上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之路。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在办厂初期,曾经出过质量事故,李嘉诚在表妹庄月明的鼓励之下度过了难关。
1955年,长江塑胶厂终于出现了转机,产销渐入佳境。1957年,李嘉诚阅读英文版《塑胶》杂志时,无意中看到一则消息: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正全面倾销欧美市场。这则消息使李嘉诚意识到:塑胶花也会在香港流行。于是李嘉诚到意大利考察,回港后率先推出塑胶花,随即成为热销产品,李嘉诚又学到了第五门功夫,就是研发创新适销对路的产品
李嘉诚在香港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李嘉诚采取的物美价廉销售路线,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供销合约。有的为了买断权益,主动提出预付50%订金。李嘉诚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业界。
1957年岁尾,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公司总部由新莆岗搬到北角,李嘉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业务既包括生产塑胶玩具,也包括生产塑胶花工厂。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数千万港元的盈利,长江厂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不久,他又积极开拓世界市场,并成为“塑胶花大王”。

事业辉煌
1958年,李嘉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1960年,又在柴湾兴建了第二幢工业大厦,李嘉诚的事业迅速走向辉煌。其后,李嘉诚趁香港左派暴动,地价暴跌,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19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李嘉诚七亿元豪宅


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其后更是发展顺风顺水。
2010年7月30日,亚洲首富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港灯、李嘉诚基金会有限公司及李嘉诚(海外)基金会,以57.75亿英镑竞购法国电力集团旗下部分英国电网业务。
李嘉诚办公室全景图:20平米遥控近万亿财富

201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富豪排名,李嘉诚的净资产总值高达310亿美元,蝉联亚洲首富,全球排行第20位
2016年1月,2015福布斯香港富豪榜出炉,李嘉诚以313亿美元身家连续第17年登上香港首富榜单。

温馨提示:这是微信公众号“我爱收藏”,感谢您花时间阅读。如果您愿意与我们同行并帮助我们,请您关注并给我们留言进行互动交流,也可以发送稿件给邮箱zgjxwzg@163.com,或者在留言栏给我们留言,我们将适时采用或回复。如果您也认为我们的创作有用,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并提醒关注。

方舟微商铺—铁院定制酒2016年为514铁道校友返校日文艺联欢晚会定制的用酒,赞助晚会使用。今有校友题词: 喝了铁院酒,铁院情更久!
供货商为:  上海宝龙峻一酒业有限公司。请扫彩盒上的二维码或长按上面的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我爱收藏”并在本文留言栏留言,并留下你的电话号码,联系人将及时同你联系。
该酒原液来自四川宜宾的全粮食美酒,52°浓香型,口感好,不上头,绵柔香甜,现为上海铁道校友们聚会推荐用酒。12瓶一箱,每箱288元,外地校友一般满一箱起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11-5 11:03 , Processed in 0.28222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